【家庭无障碍改造·昆区】走心改造 让残疾人共享美好生活2
今年,昆区残联围绕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等现实问题,聚焦“科技助残”,对家庭出入口、厨房、卫生间、卧室等残疾人高频生活场景,结合残疾人实际需求,开展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努力提升残疾人生活品质,于8月底全部完成11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 问需于民 “量体裁衣”改造 家庭无障碍改造的难点在于“量体裁衣”式的供需适配。要将无障碍改造工作做到残疾人心坎里,就要“问需于民”,认真听取残疾人的意见、建议,避免“知识霸权”,给予残疾人更多自主选择的空间。 “我家孩子是智力残疾,不能与人交流,情绪也容易激动。我想给窗户做个护栏,防止孩子从窗户掉下去。”听到智力残疾人李响母亲的要求,昆区残联的评估员对于他家的改造内容便有了答案。改造完成后,李响的母亲说:“加上护栏之后,我感觉特别有安全感,也终于能放心地开窗户通风了。” “卫生间不要给我安装扶手了,我家卫生间有点小,安装完扶手我坐轮椅上厕所反而不方便。我扶着这里的洗衣机和凳子一下就能坐在马桶上。”评估员看了实际情况后,便不再建议肢体二级残疾的姚彦新在卫生间安装扶手。 昆区残联副理事长刘恒介绍,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盲用手机、手写板、站立床、电动轮椅、移位机、升降晾衣架等,都是与残疾人充分沟通后确定的改造内容。昆区残联的评估员把自己的知识和残疾人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设计出让残疾人满意、让每一分惠残资金都能看见实效的改造方案。 家庭中的无障碍设施要长期使用,质量出不得半点差错。为全面监督家庭无障碍改造质量,昆区残联分管领导、业务骨干、残疾人专职委员等人组成工作小组,组织申请人、残联和改造公司三方确认改造内容,申请人和评估人员双签字。全程监督施工工作,对有问题的改造项目及时登记,拍照留存,并立即上报,通知施工方立即整改,确保问题解决到位,不给残疾人留下安全隐患。 刘恒说:“改造完成后,我们要严把质量关,逐户逐件验收改造内容,重点了解项目改造的实用性、安全性,以及残疾人的满意度等,确保设备配置到位、设施改造到位、为残疾人服务到位。” 科技助残 提升生活品质 “小爱,小爱,打开盖子;小爱,小爱,冲水!”随着“主人”的指令,智能马桶“小爱”有令必行,打开马桶盖,冲水,一气呵成。 家住昆区青松小区的肢体一级残疾人毕明自从脑出血偏瘫后家里就离不开人,上厕所成了非常困难的事。“每次上厕所我都得扶着他,往马桶上坐的时候,我得一只手扶着他一只手打开马桶盖,特别费劲,改造成智能马桶后,可以语音控制开盖,照顾他轻松多了。”毕明的妻子开心地说。 由于孩子在外地工作,昆区残联还为毕明家改造了智能摄像头,他的妻子也能放心地出去买个菜。万一碰到紧急情况,毕明只需要按一下按钮,妻子手机上就能收到提醒,接通后就可以与毕明进行视频通话。 “这就是我的腿。”姚新彦拍着昆区残联为其配备的电动轮椅说。姚新彦双下肢残疾,白天家人在外工作,自己一个人在家,行动不便成了他最大的难题。昆区残联为其改造了门槛小坡道、电动轮椅和马桶,其中电动轮椅让姚新彦重新感受到了“自由”的魅力,让其能轻松到达想去的地方。 “我以前开门的时候,得拿着钥匙找半天锁眼,昆区残联给我装上智能门锁之后,在家门口一站,经过人脸识别,门锁自动就开了,方便又快捷,真好。”盲人胡玉茹开心地说。此外,昆区残联还为其配备了盲文语音电饭煲,之前胡玉茹使用的是老式拨片式电饭锅,焖米饭时常常下面的米都糊了,上面的米水分还没完全干,配备新的盲文语音电饭煲后,胡玉茹再也不用为焖米饭糊锅而烦恼。 刘恒说,围绕科技助残的改造内容还包括盲用手机、无障碍读屏软件,可以让盲人流畅使用手机;写字板,辅助聋人与来访客人之间的交流;智能升降晾衣架,只需轻轻一按或开口下达指令便缓缓下降,残疾人可以轻松挂上晾晒的衣服;智能马桶,让残疾人如厕更加方便。诸如此类,昆区残联拓展智能化、电动化改造内容,切实帮助残疾人解决生活难题,减轻家属的照护困难,提升生活品质,让残疾人更好地享受社会发展成果。
文章分类:
基层动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