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工具

包头市残疾人联合会

当前时间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包头日报】携“你”走出困境 同享精彩世界——青山区残联无障碍工作专访:无“碍”有“爱”

108
击关注,了解更多惠残助
图片

图片

图片

●无“碍”有“爱”

今年,青山区残疾家庭无障碍改造将走上“智能”化。青山区残联信访维权和就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孙喜明正在细化实施方案,哪些智能化产品更加贴近残疾人的使用能力和需求,需要认真考量。
孙喜明告诉记者,近年来青山区不断提升改造无障碍设施环境,范围从重度、困难残疾人扩展到所有有需求的青山区户籍常住残疾人,无障碍设施的品质和种类也在不断“解锁”更多功能。
借助这些功能,家住丰产道三号街坊的重度残疾老人刘银生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
1998年因病导致下肢残疾的刘大爷终日与轮椅为伴,家务几乎全都由老伴儿承担。2021年老伴儿患重病,连手术带后续治疗住了11个月的医院。期间,儿子忙着照顾母亲,刘大爷不仅要自己收拾柴米油盐,还要帮忙照顾孙子。
“多亏了这个升降灶台和门口的无障碍坡道,要不我连出门都困难,更别说做饭了。”说话间,刘大爷拿出遥控器给记者演示了起来,“按这个键就能升,按这个就能降,调到最适合我的高度锁死就可以了。”再次调整好高度后,刘大爷划着轮椅来到灶台前拿起锅铲翻动了一下锅里的鱼,“你看,把各种调料放在这上面,随手都能拿到,特别方便。”
安顿好锅里的鱼,刘大爷又热心地带记者来到门口,展示了自己在坡道上的来去自由。“之前,我们自己在楼门口安了临时的板子,又窄又短,我进出一次楼门特别费劲,得老伴儿使劲扶着、拖着,好几次轮椅都翻了。可现在你看,这个坡道我自己上下也特别方便。”如今,为了照顾刚刚病愈的老伴儿,借助这些无障碍设施,刘大爷成了家里的主力。
和刘大爷家一样,青山区残联根据每一户有需求残疾人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实施最适合的无障碍改造。
患小儿麻痹喜欢文学创作的曲和平得到了一个升降书桌,再不用为桌子的高低犯愁;腿脚残疾的老侯家转圈安装了扶手,自己就可以去卫生间了……这些设施不仅给了他们更多的行动自由,也极大地减轻了家人的负担。
据了解,从2018年以来,青山区持续投入420万元,为422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包括出入坡道、扶手、浴椅、升降灶台及生活用品等70余项4000余件设施。
由点及面,结合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近年来,青山区残联对市民大厅、美术馆、图书馆和各社区服务站、党群活动中心等112个公共区域实施无障碍改造,让残疾人能够更好地分享公共资源。
富润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门口建设了无障碍出入专用通道后,连工作人员都点赞。“来咨询和办事的残疾人还有老人们都说方便多了。即便是需要我们推进来,也比之前连人带轮椅抬上台阶省劲儿多了。”富润社区第一书记郭琳璇说。
“不管是一个小小的台阶,还是一截短短的距离,对于一些残疾人来说可能都是难以跨越的鸿沟。无障碍环境建设不仅能帮助残疾人更好地生活,更有机会帮他们走出家门,平等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这也体现了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孙喜明说。
为了填平这道鸿沟,全市残联部门都在努力——
2021年全市为20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对公共无障碍环境开展督导,为523名残疾人发放了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组织人事部门为残疾考生提供无障碍考试环境。
2022年市残联将把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列为对各旗县区考核残疾人工作的刚性任务指标,对应建未建的重点无障碍建设项目配合检察院进行公益诉讼,推动电信运营商提供惠残电信资费、电子版大字账单、语音账单等服务,让残疾人在无“碍”的环境中感受更多的“爱”意。

来源:青山区残联


文章分类: 维权工作动态
分享到:
中国残联微信公众号       包头市残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