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到北 风景相随 包头古稀残疾老人带着老伴骑摩托纵跨中国95
◎记者 赵永峰 摄影报道 实习生 王超然 73岁,你还有什么样的梦想要实现?你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证明古稀亦青春?包头二级肢体残疾人程金儒,从今年的4月24日到5月25日,骑着三轮摩托车载着老伴,耗时32天,从祖国的最南边陲西双版纳,一路北上,回到了家乡包头。 32天,穿越崇山峻岭,经历大雨滂沱,从雨林来到草原,一路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轻抚着心爱的白洋淀摩托车,凝视着陪在身旁精神矍铄的老伴,端详着寸步不离的尼康单反相机,满头银发的程金儒感觉人生幸福都凝聚在了这些最爱的人和物上,更凝聚在他走过的4196公里的路途之上。 从零启程 4月24日凌晨5点多,检查完随行所带的物品,发动摩托车时,程金儒将摩托车里程清零。 他特意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并录下短视频,告别旅居了近6个月的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开启了他和老伴人生中最长的一段自驾旅程。 “这是我们准备了近两年的行程。”程金儒说,这段旅程看似有些冒险,又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期间,但他和老伴做足了准备,就是希望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录。 热爱音乐,热爱摄影,热爱摩托车,热爱旅游,热爱公益……退休之后的程金儒将这些热爱全部变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即便是在2013年做了心脏支架手术之后,他也没有放弃这些爱好。 因为身体原因,程金儒从2013年开始了他的旅居生活,那时候他和老伴旅居的主要目的地是海南省三亚市。冬天走春天回,老两口将退休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有滋有味。旅居中,程金儒一直在摄影,随着摄影技术的不断提升,在程金儒的影响和带动下,周围很多朋友也开始尝试用镜头记录美好生活。 两年前,经过考察,程金儒将旅居地改到了西双版纳。老人说,这里的气候和环境更适合他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给他很多拍摄的灵感。“这里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负氧离子,更是居民的淳朴与善良。”程金儒说。 万事有备 “去年在西双版纳,我没有带上我的‘大宝贝’摩托车,出行遇到了很大困难,从那次我就和老伴商量,这次去一定带上摩托车。”程金儒说,由于他的腿有残疾,这辆摩托车就是他的“腿脚”,这些年,这辆摩托车载着他和老伴游历了很多地方,他的车技也在不断历练中提高。 去年11月去西双版纳前,程金儒先将摩托车托运往目的地,他们几乎与摩托车同时到达西双版纳。程金儒说:“最初我们曾经计划过骑着摩托车去西双版纳,但考虑到了出行时的天气情况,我们决定将计划反过来,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骑着摩托车回家。” 有了摩托车,程金儒载着老伴走遍了西双版纳州周边的山山水水,这对银发老人也感动了很多在路上遇见的陌生人。“他们相濡以沫的身影,是多少人羡慕的样子。”对于这样的评价,程金儒和老伴殷秀梅看得淡然,“我们就想活出健康和快乐。” 6个月很快过去,按照原计划,老两口详细做了攻略。路线怎么走,沿途如何保持安全车速,休息站点都在哪里,如何保证不给当地疫情防控添麻烦……严谨了一辈子的老两口在骑行回家这件事上格外谨慎,“这么长的路,我们要保证玩儿好,更要保证身体健康,不能给任何人添麻烦。”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将其他物品全部托运回包头,只带了相机、笔记本电脑、防雨设备和一个装了几件衣服的小包,踏上了回家的路。 幸福同行 回程的路线,从景洪市开始,一路要经过普洱、墨江、玉溪、昆明、曲靖、普安、安顺、贵阳、遵义、綦江、重庆、遂宁、巴中、汉中、眉县、铜川、延川、榆林等地,最终跨越黄河回到包头。程金儒说:“路上基本严格按照计划行进,但我们还要根据天气和地区防疫工作要求随时调整,老伴儿是我的向导和行程总指挥,我安心开车,一切都在她的掌握之中。” 第一天,他们开了170公里,不长也不短,程金儒试探了一下自己的体力和精力,感觉非常良好。可南方的天气还是给了他们不少考验,遇到蒙蒙细雨,两个人就放慢车速,一边领略风景,一边前行。遇到大雨时,如果是在途中,殷秀梅就钻进雨棚里,程金儒则穿好雨衣倍加小心地驾驶。 从云南省进入贵州省境内的时候,程金儒和老伴商量要给摩托车换一个发动机——他意识到自己的残疾人摩托车发动机不适合地势高差较大的山路,必须要换一个可以带档行驶、能够更好控制下坡车速的发动机。 他们沿途问了多家修理部,最终在进入贵州省盘州市的时候,在一家修理部找到了一台这样的发动机。给两位老人更换发动机时,老板说,他们是他见过的最让人羡慕的老人。 “老伙计”焕然一新,他们也迎来了此行最大的挑战——贵州省铜仁市陈家湾海拔2000多米的盘山公路72道弯。 这里的山路远比歌中唱到的“山路十八弯”难,从高山一路向下,二人在身边就是悬崖的路上稳驾慢行。回忆这段旅程,程金儒说:“真的不敢向下看,这里的险峻让我这样的老司机都胆寒。” 红色之旅 在大山中行驶,沿途的风景让两位老人痴迷,他们不时停下来欣赏拍照,在云中的山峦间,在两座山间的大桥上,在大桥之下的河流旁,在密林中的人家里……美景冲淡了两个人的疲惫,他们愈发觉得骑摩托车回家太值得了。 此次行程中,程金儒和殷秀梅还要实现一个更重要的愿望。 程金儒和殷秀梅,一位73岁,一位74岁,他们见证着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过上今天幸福生活的过程,过去的旅行中也有过多次红色之旅,这一次他们想要走走遵义、重庆等地,看一下程金儒年轻时最喜欢的歌曲《八角楼的灯光》中遵义八角楼的样子,详细了解革命历史。 他们先去了聂耳的家乡,随后来到遵义,在遵义住了三天,不仅去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参观了八角楼,还去了娄山关等地,遵义很多重要的革命历史遗迹他们都详细参观并拍照记录。 在四川巴中的将军碑林,看到上千座先烈石碑,两位老人感触很深。他们说:“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没有那些革命先烈,我们的国家不会发展得这么好。” 从景洪到包头,最多的一天行驶了330多公里,程金儒激动地说:“我们走的都是国道、省道和县道,这些道路平坦宽阔,展现了我们国家的基础硬实力。”走到陕西境内,程金儒准备换机油的时候,在一家摩托车俱乐部遇到了一位摩托车发烧友,得知二老从云南一路过来后,他高兴得免费给程金儒换了机油,还送给他们水、麻花和水果,祝愿二老一直健康。 顺利回到家,程金儒和殷秀梅特别感慨,他们说:“一路收获特别多,如果没有国家强大的通信系统保障,我们的行程会很难。这一路我们不仅证明了自己,也亲眼见证了祖国良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过硬的基础建设成果,让更多人看到了中国老人、残疾人的幸福生活。”(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文章分类:
宣传文体工作动态
|